服务项目 |
紫穗槐 |
面向地区 |
全国 |
生长环境 |
露地 |
是否移植苗 |
是 |
应用场景 |
绿化工程 |
紫穗槐系多年生优良绿肥,蜜源植物,耐瘠,耐水湿和轻度盐碱土,又能固氮。叶量大且营养丰富,含大量粗蛋白、维生素等,是营养丰富的饲料植物。
紫穗槐喜欢干冷气候,在年均气温10℃至16℃,年降水量500至700毫升的华北地区生长好。耐寒性强,耐干旱能力也很强,能在降水量200毫升左右地区生长。也具有一定的耐淹能力,虽浸水1个月也不至死亡。对光线要求充足。对土壤要求不严。
紫穗槐是荚果,荚壳极难脱离,故一般带荚播种,但因种荚坚硬有蜡质,种子未经处理直播的不易吸水,出苗迟,所以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。种子处理可采用浸种法和碾磨法。a.浸种法。播前用2份开水加1份凉水(水温约60℃),倒入种子搅拌10-20秒,浸泡1昼夜,然后捞到袋里或筐内,用清水冲淋1-2次,以去掉鞣质。浸泡过的种子放在温暖处催芽,如气温高每天用凉水冲洗1-2次,经过2-8天,种子露芽即可播种。也可将种子浸泡1昼夜,用清水冲淋后直接播种。b.碾磨法。把种子倒在磨盘上摊平,厚4-5厘米,进行碾压,使种皮破裂即可播种。
春季育苗的植株高达1米左右时,当年冬季前或次年春移栽;秋季育苗的次年冬前移栽。起苗前在离地表15厘米处剪断(剪下的粗壮枝可做插条)。起苗时,要注意保护根系,并随起随栽。
紫穗槐的抚育管理要求不严格。一般造林后,每年应对幼林除草松土1-2次,隔年应割1次。以收割绿肥等为目的的紫穗槐林,在造林的年平茬后,可适当进行林粮间作,促发幼株生长,第二、第三年,在平茬合适时培土,以扩大根盘,争取多萌发枝条,芽旺条多。土壤贫瘠的山地,次平茬后,暂停一二年割条和翻地;在风蚀沙荒地上的紫穗槐造林,要保留50%以上不平茬,以留作防护林带,实行隔行隔带的轮割,如以保留地为目的的可不平茬;丘陵山坡的紫穗槐林,应沿水平等高方向,进行隔带采条平茬。
当年收割的新生条不宜收种,因紫穗槐的一年生枝条很少开花结实,只有连续两年以上的条才能生长粗壮且结籽多。为了采种,有计划地选留母株,每墩选留枝条20-30个,年不收割,第二年秋采种。如管理得好,每亩产荚果100-150千克。收获的种子要及时晒干、储藏。两年以上的紫穗槐每年可收割2-3次,次5月中旬收割,第二次7-8月采叶子,不宜采尽,第三次到秋天割条。